1. 首页 > 周公解梦自查 > 文章页面

梦见木梳梳头怎么回事(梦到木梳梳头)

梦见用绳子勒死人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梦见木梳梳头怎么回事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梦见木梳梳头怎么回事以及做梦木梳前后坏了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周公解梦大全茶思饭后石头记

原版周公解梦全书

初遇大理9 自从遇见你

诗曰:

夜有纷纷梦神魂预吉凶庄周虚化蝶吕望兆飞熊

丁固生松贵江海得笔聪黄粱巫峡事非此莫能穷

一、天地日月星辰

天门开贵人荐引天光灼身疾病除天晴雨散百忧去天明妇有生贵子

天门未至有兵荒仰面向天大富贵乘龙上天主大贵上天求妻儿女贵

上天取物位王侯飞上天富贵大吉癸天上屋得高官天裂有分主国忧

天皇明主公卿至天欲晓益寿命吉渡天河主有所吉天地合所求皆得

天公使有大吉祥日月初出家道昌日月照身得重位日月落忧没父母

日月昏暗孕妇吉日月欲出有官职日月合会妻有子日月衔山奴欺主

负抱日月贵王侯吞日月当生贵子礼拜日月大吉昌日光入屋官位至

日初出无云大吉日出有光有好事云开日出凶事散日入怀贵子月女

拜星月烧香大吉云忽遮日有阴私星入怀主生贵子星落有病及官事

星列行主添奴婢持执星宿大富贵流星不落主移居巡天摩星位公卿

云起四方交易吉五色云主大吉昌云赤白吉青黑凶见浮云作事不成

云雾遮事大吉利黑云压地时气病霜雪降主事不成雪下及时大吉利

雪落身上万事成雪不沾身主孝服雪落家庭主丧事阴雨晦时主囚事

行路逢雨有酒食雷霆作声官位至雷声恐怕私居吉雷从地震主志遂

身被霹雳主富贵电光照身有吉庆赤虹见吉黑虹凶霞满天百事欢悦

狂风大雨人死亡风吹人衣主疾病忽大风国有号令风如吼主远信至

二、地理山石树木

地动主迁官位吉地裂主疾病大凶修平田地大吉昌地高下不平主病

卧于石上主大吉地中黑气上主凶运石入家主富贵石上得利禄大吉

盘石安稳无忧疑登岩抱石官职迁手弄小石生贵子身人土中百事吉

自身取土被耻辱升山落地主失位居住高山有喜事山行得财有福禄

抱物上山孕贵子山中农稼衣食丰枯木再发子孙兴堂上地陷主安忧

园林茂盛大吉利树木枯死宅不安林中坐卧病欲痊树木凋零主人凶

林中树生添贵子种树木者大吉昌登大树名利显扬上树忽折有死伤

与人分花主分散枯木开花兴子孙大树落叶屋中吉立树下贵人庇阴

树生堂上父母忧大木忽折主凶恶担水来家得财喜砍伐大树多得财

草木茂盛家道兴门中生果树有子松生屋上位三公家中生松事转丰

家中生柏大吉利庭前竹木喜重重枫生屋上百事遂兰生庭前主添孙

果林中行主得财入果园中大发财桑生井上主有忧果树多熟子孙安

折笋到家女有子见笋者主添子孙扫地除粪家欲破粪土堆者钱财聚

三、身体面目齿发

自身白衣人所谋梳头洗面百忧去身拜尊长大吉昌身上汗出主凶恶

身病虫出得重职身上虫行病患安绳索系身长命吉枷索临身病欲来

身或肥瘦皆为凶面对官者主大吉露体无衣吉大利妇人披头有私情

头白主长命大吉头生两角有争竞头秃发落皆凶事面生疮黑主子凶

头须自落忧子孙头须再生主长命沐浴迁官疾病除洗手洗足旧患除

照镜明吉暗者凶破镜照人主分散手足浓血出大吉屎尿污人大吉亨

露头披发阴人谋披头盖面官讼至剪剃头发家内凶眉与发齐禄位至

齿自落者父母凶齿落更生子孙兴

四、冠带衣服鞋袜

戴冠登车官欲迁自戴帽头巾帽吉簪冠登台职位迁贵人与之衣冠吉

新换衣冠禄位至烧毁官帽欲更官失去官帽主退职拾得冠带禄位至

与人公服主得职人与公服加官职女着冠带主生子洗笏染服新官来

执笏见贵人大吉笏破忧凶主不祥与人笏授主官迁腰带者主官至吉

文书用印有名声带印主妻生贵子着新袍主添妻妾着锦绣衣子孙荣

洗染衣服皆大吉披蓑衣主大恩至被油污衣大恩泽衣服忽破妻外心

新衣攒来百事凶与人衣服主患至裁衣着孝衣皆吉衣带自解百事吉

着黄衣皂衣皆吉着白衣主有人请着青衣神有助力着蓝绣衣妻大利

从人着紫主情弊众人着青家人散众人着白主官事众人着红大吉利

妻着夫衣生贵子女人着衫平无事与人共衣妾私情失却衣服妻难产

好被自盖得富贵人着己履妻有私得靴鞋主奴婢吉的履主奴婢逃走

脱靴束带主有凶鞋破子孙妻妾病着麻鞋百事和合新授官爵主贵子

乞得鞋履人助力木履脱时已出危

五、刀剑旌节钟鼓

君主队杖有异吉旌旗受宠大吉利抱旌节主贵人扶旌旗引入山主凶

造旌盖主大吉利羽益盖身主富贵旌旗迎接大富贵旗幡竞出主疾病

手持旌节有恩偿自盖覆身大吉利见做新旗大吉利与人分金主分散

拔刀出行大吉利得人刀主行人至人与三刀作刺史与人相砍大吉庆

被刀出血得酒食持刀刺人主失利刀斧自伤大吉利得人刀斧禄位至

刀落水中妻妾亡失落刀剑主破财带刀剑行有财利磨刀剑锋快大古

与人刀剑皆主凶剑在床头大吉利女人带刀大吉庆女人拔刀主有子

剪刀主分财之事剪刀剪物主得财剪刀折股妻妾凶甲胄披身护吉利

枪槊主官位吉利见军兵败主有凶钟磐有声远人来钟鼓大鸣福禄至

打鼓有声远有来见鼓住声欢乐吉见鼓不鸣凶必至看放烟火有忧散

六、帝王文武呼召

帝王宣召有惊喜后妃呼召饮有疾太子召大喜吉利天子赐坐有财吉

王侯并坐大吉利来见贵人不得凶与圣贤说诣大吉使命入门大吉利

白衣召作使死亡拜尊长者有吉庆先祖考言求食吉人云大好者即凶

人云死者得长命人在外呼之主凶我欲共汝去大凶人云不用汝大吉

与恶人言有口舌被杀害吉伏藏凶身生羽翼飞大吉身逃走得脱病去

与人交易主有疾贫穷共居主大吉合伴同行凶事至一切贵人皆吉利

七、宫室屋宇仓库

入帝王官行大吉拜朝廷者主富贵入王侯府主大吉行道宫见仙主吉

坐官府中主大吉神庙广大事事吉上楼阁坛俱大吉上高堂大富贵至

高楼饮酒富贵至家起高楼安稳事上城为人所拽吉上城被执官职显

城郭广大财喜多城中行凶出门吉连城青色有喜吉登赤城郭主大吉

盖城上屋大吉利上屋主富出园吉上屋破坏家道凶堂上有棺身安乐

正堂倒陷家主凶覆盖屋宇长命吉屋宅更新主大吉风吹屋动主迁移

迁入他人新宅吉居田宅主妻喜事搬移破屋主美妻人或典房主官让

家道贫穷大吉利洒扫宅舍远人来典卖田舍主失位屋宅无人主死亡

屋下穿身有暗昧逾墙度宅险事去与人争屋主大凶与妇人争屋主吉

房梁忽折主大凶院宅坑下主死亡妻男墙下官位至墙上掘土主更改

军人入宅主大吉死央瓦落妇争斗屋中生马男信至尾中生草家欲空

屋上生松柏益寿修理田舍有大喜入寺院中生贵子寺舍看经病人痊

迁移尼寺主病至超盖仓库福禄至仓库崩坏百事凶入仓库中大吉昌

八、门户井灶橱厕

门户高大主富贵新开门户大富贵门户忽开主大吉门户大开大吉利

门更新主生贵子门自开妻有私情门户裂开主大吉门户破碎有凶事

城门大开主口舌宫城塞者口舌至门户闭塞事不能门户败坏主大凶

门扇自折奴仆走门户内无人大凶修移门户大吉利石为门户主寿命

门前生洲作刺史门前坑沟事不成天火烧门主凶事屋开小门主私情

穿并见水远信至井自损坏家大败井中沸溢主得财井枯涸者家财散

井中照身禄位至身坠井中疾病凶屋在井中主见病取井水清吉浑凶

井中伏泥出主财井中欲于家欲败井中有鱼身主贵窥井有声口舌生

伏藏井中刑狱事醉落井中官事至家住井中长子匈人云出井喜事至

掏井造井主大贵器皿落井有急事灶下水流得横财灶下燃火有声名

灶釜破败有死亡灶下炊者家破败灶下器鸣主口舌屋有二灶事不成

修造炊灶大吉利在官厨中得财禄自炊日中妻妾之掏厕者主得横财

上厕在尿屎中吉厕中屎溢大吉利粪中坐者主大凶粪土堆积主得财

九、金银珠玉绢帛

金银宝者主富贵金银珠玉大吉利金银杯皿有贵孕金银作铛器大吉

玉积如山大富贵得金玉环生贵子铜裆主有口舌至珠玉满怀主大凶

得玉碗器物皆吉见铁器物主得财铅与锡者主得财得铜物主大富贵

镶铅器物疾病去还人钱物疾病去拾得钱物皆大吉钱春夏吉秋冬凶

家中分财主离散赠彩帛者主有权贵人赐绫锦官至人赐绢帛大吉昌

与人丝帛大凶恶得他人麻布衣凶得布帛远亲来至与人衣服官事至

寻丝绢主进入口纺绩者主寿命长经络者主被人辱箱器生口舌之事

十、镜环钗钏梳蓖

镜明者吉暗者凶拾得镜者招好妻将镜自照远信至镜照他人妻妾凶

得他人镜有贵子他人弄己镜妻凶镜破主夫妇离别金钗动有远行事

金钿成双增爱妾钗钏相敲妻别凶金钗耀主生贵子花钗妻妾有奸妄

银钗夫妻主相殴花压妻妾生外心人与梳蓖得美妾牙木梳旧事尽去

见蓖子贵子提携得蓖子者美女至刷牙者病患不生行胭脂粉主生女

见脂粉主大财利得粉扑妻生桥女手帕者主口舌事得外线者百事就

十一、床帐毡祷匙筋

床帐改主官迁移舒展床帐大富贵新安床帐远人来床帐出门者妻亡

床帐改换移居吉床上有蚁主不祥床帐破损妻欲亡开帐幔主有酒食

帐幔坏者妻子病床脚新换奴仆凶上床卧者大凶恶血在床妻妾有奸

洗床收则主大吉荐席入吉出则凶破席者主失官位换席入吉出则凶

席箪者主有力助毡褥铺陈万事稳毁帘幔者妻有奸新帘者主得好妻

铺席合坐得官位好被自盖主大吉见好枕有贵人扶见手帕主有口舌

手巾缚布病患至毛扇忽持官事吉鼎鼐者主得大财釜溢者主得大财

玉石器主有人助铜铛者生口舌至锅铁破主丧事来裆盏被主有恶事

瓷碗者主酒食至瓷碟者主口舌至匙主益妻妾子孙筋主益田宅奴仆

盆主益仓库大吉掇盆脱底主财散火盆瓮器大富贵洗面盆着美妾至

大小盆者主团圆得盒子者所求得桶盛水者主大吉桶无水者主大凶

人送大桶主得利桌架于宅事不成锯主有断决之事碾衣石移居大吉

锤钻者主侵害事锤欲举动有人扶凿主被人驱使吉熨斗盛火好事成

熏笼者益增产业人与秤者主权位绳索主长命大吉绳索断者主凶恶

人与凿者得抬金人送帚者主得位

十二、船车游行物价

船飞行主大富贵船浅在岸是非厄乘船渡江河得官船中有水主得财

乘船看日月得职乘船过日月主宫乘船饮酒远客至与人同船主移居

乘船风帆大吉利乘船见航主安稳乘船桥下过大吉病人乘船必主死

助人行船官位至身卧船中主有凶执火入船主大吉家中乘船主没财

乘船看花酒食至船车破碎主不详车轮破夫妻相别车轮折倒主破败

车载不起厄事去骂车游行禄位至车行主百事顺利车不行所求不遂

车入门主有凶事病人上车主大凶丧车过者主灾散行车白马主大吉

四马驾车吉反凶以羊驾车事不常备马者生远行事远行出入命通达

十三、道路桥梁集市

见四通路名利遂道中得财主通达道泥荆棘事大成大道崩馅主失财

修桥梁者万事和见流桥主有官事桥上坐立禄位至见桥坏主有官事

携手上桥妻有孕桥上呼唤讼得理新造桥者大和合桥断者主有口舌

桥柱折者子孙凶桥路上住车皆凶夫妇入市主置产见市中无人主凶

十四、夫妻产孕交欢

夫妇宴会主相别夫妇相骂主疾病夫妻分钗主离别夫妻相打欲和会

同妇人行主失财抱妇人主有喜事与妇人交有邪崇与妇人共坐大吉

交接男子主失财妻着锦衣生贵子妻有争主外私情见妇人阴主口舌

妇人赤身主大吉男子裸体命通达兄弟分别口舌临抱小儿女主口舌

小儿死者主口舌新生男女主大吉见嫁聚及孝主凶男子化为尼姑凶

十五、饮食酒肉瓜果

人请饮酒主长命与人饮酒有口舌与人吃会富贵至宴会客人家欲破

饮酒者主哭泣事饮酒至醉主疾病贵人赐宴主疾病与贵人对饮大吉

人请吃酥酪主喜与人吃乳尊亲至与人吃蜜大吉利呕吐者病人出痊

食水者主很大利死人食者主疾病食羊肉于堂上吉食大肉主有争讼

食猪肉主疾病至刀割猪肉主生病食生肉凶熟肉吉食自死肉主别离

食鹅肉主妾疾病食鸡鸭等肉皆吉食馒头主口舌散见馒头未食主气

食烂瓜主生疾病食饼食饭心不遂食瓜子主生贵子食柿食柑主疾病

食葡萄离而复合食枣者主生贵子食桑甚主生贵子食栗者主有分别

食梨者主失财帛食一初果者凶至食茄者主妻有子食葱韭主有争斗

食薤者有重丧至食蒜者有灾害事食菜黄主凶事至食油盐酱酸豉吉

十六、冢墓馆郭迎送

冢墓高者大吉利新冢棺郭主忧除冢墓上有云气吉冢基门开百事吉

冢墓上明吉暗凶冢墓生树吉折凶冢墓上开花大古墓中棺自出大吉

将棺入宅禄位至死人出棺外客至开棺与死人言凶棺敛死人主得财

升棺水上大得财空野无人主远行

十七、文书笔墨兵器

各色经书大富贵五色纸者大益财吞五色纸诗书进几上有书禄位至

读书文写字大吉有人教书大富贵见读书者主聪明观人读书生贵子

得历日者中黄甲封书信者主通达手弄笔砚主远信人与墨者文章进

人将已笔文章退他人起笔主财进君王队伍有异名得大赦者宅舍凶

就人卜易主疾病受人纸钱主大吉公座移动主迁官受职上官财物来

佩印公爵主大吉佩印执笏主移居佩印信者名准出印绶改迁生贵子

棋子主添丁进口打球者主得虚名兵马入城福禄至率众破贼所求得

见军兵败主凶事已射人必主远行人射已有行人至持弓夭者主大吉

挽弓弦断主凶恶人送弓弩得人力弩弦难上兄弟散弓弩相斗生争论

戈铖有光禄们至披甲杖剑得高官

十八、哀乐病死歌唱

与人哭泣有庆贺放声大哭欢乐生身着孝服官禄至远人来悲泣主凶

床上哭泣主大凶见歌舞者口舌至家中欢喜百事吉怀中琵琶行人力

他人与笛有名声与人扣板有口舌堂上歌乐主丧事吹笙者主有更欢

吹笛打鼓有吉庆他人作乐讼有理露齿哭者有争讼病卧为人扶加官

病重者主有凶事自疾病者主有喜病人歌唱主大凶病人哭笑疾病除

病人起者必定起病人装车必死亡死人哭泣有口舌死人立者主大凶

死人哭坏者得财死人复活主有信见人死自死皆吉子死者主添喜事

见死亡尊长大吉门吊他人主生子

十九、佛道僧尼鬼神

诸佛菩萨大吉利法师登座有疾病老君真人皆主吉画神佛者得人钦

看神佛者妻有子佛共人言有福助入神庙神动大吉道施盖者大吉利

憎师教人念经吉道士女冠言语吉和尚尼姑看以闷被鬼神打大不祥

堂上神佛大吉利神佛不成行大凶烧香礼拜皆大吉迎神赛社有外财

仙圣到家福禄至与鬼斗者主延寿祭祀神道大吉利身受戒行者子孝

与神女通得贵子与尼姑交主失财

二十、杀害斗伤打骂

被人打害者大吉杀死他人人富贵持刀自杀者大吉杀人血污衣得财

被刀刺尖出快利持刀相杀见血吉刀伤出血主酒食砍刺见血主大吉

炙身见血流大吉刀斧自伤主大吉持刀砍人自失力被妻妾打者主凶

被人打者主得力女人相打主病至兄弟相打大吉利家中人斗主分散

看见杀人主大吉被人签刺大吉昌手指折者主子病向人叩头百事吉

与人相骂者主吉被骂佯颠大贵至被人凌辱主得财杀猪者大吉利

杀驴骡马有酒食杀龟者主有丧事杀鸟雀妻妾灾难杀鸡鹅鸭主大吉

二十一、扑禁刑罚狱具

牢狱崩坏有赦吉坐狱中必有恩赦入狱受灾主荣贵狱中死者官事散

使人入狱得财吉入牢狱主有大贵盗曲自入狱大凶牢狱臭污百事吉

罪人走脱疾病去赶贼行见者大吉枷锁临身疾病至枷锁折损口舌散

枷锁入宅主大凶绳索系身大吉利身被罗网主官事被罗网罩主酒食

被人疾罚禄位至被人作贱者大吉被官打身主孝服被人绑主疾病至

自以杖决耻辱生枷锁恐怖主分散邀人入官主酒食入官词议主大吉

吏引入司主大吉为吏所录有急事贵人走马官事明拷讯杖责主大贵

二十二、田园五谷耕种

田中生草主得财种田宽大有禄位自种田禾主出行见种田者禄位至

教人耕种远行至使人种田地大吉买人田宅主进职身在禾中大吉利

破败田地主大吉割收田禾家已安屋上生禾官位吉见禾丰熟富贵长

见麦稻主得大财粳糯米者有财吉五谷茂盛主得财谷穗齐秀大吉利

米谷堆吉散主凶大小麦主妻私心大豆苗叶子孙凶米麦相排大吉利

坐卧米麦主大吉手中把谷主福禄得米谷者主大吉种菜主长命大吉

得禾忽失主得秩粟米必有献物至荞麦面饼官事至麸糠相交家欲检

酒曲必主枉曲事葫芦者主恶事连麻丛身者主病至麻生如林大吉利

二十三、水火盗贼灯烛

水上行者主大吉水上立者主凶事水流洋洋有新婚水上火出主大吉

自在水中大吉利自落水中不出凶饮水不休得大财流水绕身有狱讼

大水澄清大吉祥人家有水见子亡江海涨漫大吉昌河水砂石益文章

火烧日月大人助火烧河水长命吉火烧山野大显达火烧自是主兴旺

火焰炎炎主发财火从地生疾病至执火乘行官位至大火烧天主国安

身在火中贵人扶火烟黑色主疾病把火行路不通达把火烧井主病至

赶贼入市不出凶强贼入宅主家破与贼同行大吉利己身做喊所求得

二十四、污垢沐浴凌辱

屎尿污身主得财大使满地主富贵患厕中得官禄位落厕出吉不出凶

厕屋上卧主得财厕中干者主家破架厕屋主有财喜挑粪回家大吉利

在泥中所求不成失大小便主失财泥污衣裳主产凶泥污衫衣主身辱

男女沐浴上床凶沐浴尘土疾病安洗头迁居疾病除被辱骂惹人词讼

二十五、龙蛇禽兽等类

乘龙入水有贵位龙眠水中求事通龙当门者大吉昌龙死亡主失贵位

乘龙上山所求遂龙入井中官被辱龙飞有官位大贵乘龙上市主贵位

龙蛇入门主得财龙蛇入灶有官至蛇化龙行贵人助妇人见龙生贵子

龙蛇杀人主大凶蛇咬人主得大财蛇入怀中生贵子蛇行水内主迁荣

蛇随人去妻外心蛇入谷道主口舌蛇绕身者生贵子蛇多者主阴司事

蛇赤黑主口舌吉蛇黄白主有官事凤凰主有贵人助凤集拳上母病到

孔雀者主大吉利鹤上天主小口灾鹤鸣着禄位大显鹤入怀中生贵子

鹤驾车主征伐事放鹤者主得财吉孔雀飞舞有文章鹦鹉妇人主口舌

鸳鸯散去夫妻凶野鸭入宅主有凶驾鹞者主禄位至鸠鸽者妇人有喜

燕飞入怀妻生子燕子至有远客来空中鸟鸣主妻亡飞鸟人怀皆主吉

捉住飞鸟远信至雀相争斗有官事鸦雀相噪主酒食鹅鸭同游添好妾

鸟走蛇来人引荐洗鸡得官鸣口舌鸡抱卵主有大喜鸡在树上主得财

麒麟者名震天下白象江猪官位至狮子叫吼场名震猛虎大吼主得官

骑虎行者恶事无虎入宅中官职重虎狼不动见官吉豺狼恶狗有盗贼

狼啖脚者主不行骆驼豹豸得重印熊罢主身生贵子群免上天得贵位

獐鹿在家益官禄浩鬼在园百忧去猫捕鼠者主得财白鼠引路人提携

鼠咬人衣所求得鼠大走主有善事山猴有争讼事端白猿主有禄位得

二十六、牛马猪羊六畜

黄牛来家大富贵水牛主先祖索食牛上同坡大吉昌牵牛上山主富贵

牛角有血主三公牛触人心事不成牛出门好事立至水牛来家主丧事

牛主犊所求皆得骑牛入城有喜临牵牛羊来家欢乐马舞庭前凶事散

马行千里大喜至乘马快喜饨主凶走马来往文书事马入室主奸情事

乌蛇践物失禄位披洗夜马皆喜事群马奔统百凶解罪人走马厄事会

乘白马者主疾病被马咬有禄位至骑驴骡主得财吉杀猪吉猪自死凶

猪豚变人官事至猪羊搔痒有口舌羊做豚行行人至骑羊上街主得财

子母羊益命大吉犬吠人鬼来求食犬咬主人失财凶屋中生马主大吉

二十七、龟鳖鱼虾昆虫

龟入井宅富贵至龟蛇相同主生财见龟者主女人贵捉龟者主丧事至

见鳖者主有得财鱼飞水上百事散井内有鱼迁官至张网捕鱼大吉利

人捕鱼作食皆吉抢鱼拾鱼主小疾水中钓鱼大吉利林中鱼猪事无成

群鱼游水主有财鲤鱼妻有孕大吉大鱼扬动主声名小鱼生子大吉利

干鱼下水命复通虾变鱼主失财物身坐鱼虫病患除螃蟹主百病消散

蛤蟆鸣走有口舌水蛭主女人失财螺狮生在外不利蛤蜊主老来生子

飞娥入灯他人败蚕飞不茧主小吉峰蜈交戏事不成峰螫人脚有财喜

恙螂作堆主失财蜻蜓对飞美人来促织声繁有小吉蝙蝠群飞明事良

蝇污人衣必有谗蝼蛄主有不明

汉中民俗大全,请各位网友持续添加,谢谢

2005-07-22 12:45:38 chentaosnow@-GBWY/article/-GBWY-Xq8cEe.html复制评论

乡土美味——陕南腊肉

腊肉,又叫熏肉,是陕南秦巴山区一带的地方特产,是陕南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相传,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王,兵败南下走陕南,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

陕南秦巴山区人,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

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传说西安有名的“樊记腊肉”,就是陕南人传给的技艺。

陕南宰杀的年猪年羊,均供自食,每年旺为淡贮,终年享用。佐餐、下酒、宴客、馈友、逢年过节,都离不开腊肉。因此,一般农家,均以此为家常必备之乡食,遂成乡土美味。特别是深山人家,以家藏腊肉的多寡,来衡量贫富的标志。《汉阴县志》记有:

“虽篷室柴门,食必兼肉。”这里说的肉,即指腊肉。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15回复此发言

--------------------------------------------------------------------------------

2陕南把嫂叫姐趣谈

陕南把嫂叫姐趣谈

陕南农家,分明是媳妇,可家里年小的弟妹都叫她“姐姐”。不叫嫂子,为什么把嫂子叫姐姐哩?

过去,陕南人只把谈婚期间的嫂子叫姐,表示对姑娘尊重和亲热,到过门后就改叫嫂子。随着生活的改替,人们的家庭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婆媳之间不是冤家对头。许多婆婆心疼媳妇,把媳妇当女儿看待:而媳妇尊敬婆婆,胜过亲娘。所以弟妹们把嫂叫姐,认为这样更亲切。天长日久,大家觉到这样称呼有利于家庭和睦。互相学习,就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16回复此发言

--------------------------------------------------------------------------------

3陕南传统民居

陕南传统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

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安康、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

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复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

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砖石为支撑,上面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开间不大,但楼—厂可防水,楼上很凉爽。有学者指出:吊脚楼是远古巢居的发展。

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组成,中间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17回复此发言

--------------------------------------------------------------------------------

4秦巴中华猕猴桃酒

秦巴中华猕猴桃酒

如今,在陕西果酒家族中,又增添一名新秀:秦巴中华猕猴桃洒。它一出世,就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中华猕猴桃酒,既是酒族新秀,其历史义十分悠久。据传,早在汉代。深山中的山民就酿造过这种酒。陕南秦巴山区盛产中华猕猴桃。古时,这里的山民祖机辈辈酿造这种酒,谓之“阳桃酒”、“藤梨酒”。笔者在孩童时代,曾在这一带的多处品尝过这种“阳桃洒”,味甘果香,开胃爽口,别有一番情趣。

陕南秦巴山区是全国三大猕猴桃产区之一,产量多,果质优。猕猴桃,又叫阳桃、羊桃、藤梨、猴枣子、猕猴梨、猴仔桃等。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中华猕猴桃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落叶木质藤本果品,维生素C的含量特高,是新兴水果,果中新秀,世界誉为“水果之王”。秦巴山区钎县市均有分布,基本还处于野生状态。在户县、长安、眉县、蓝田、安康、南郑、洋县、商县等县市,已有人工栽培,并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中华猕猴桃除了营养十分丰富而外,还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现代医学临床实验证明:长期食用猕猴桃及其制品,可以防止致癌物质亚硝基化合物在人体内形成,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酸脂的作用;对消化道癌症、高血压等症,均有明显疗效;对肝炎、尿道结石有辅助治疗作用。

秦巴中华猕猴桃酒。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秦巴山区特产的优质中华猕猴桃为主要原料,采用优质酒曲,经破碎、压汁、分离、澄清、发酵、精酿而成。再经净化处理、冷冻杀菌,可长期保存。其酒液金黄色,清亮透明,果味浓香,酸甜爽口,醇厚柔饴,营养丰富,别具风味,妇孺皆宜,是一种较好的佐餐酒和保健饮料。秦巴山区的许多县都已酿造出中华猕猴桃酒,比较著名的有洋县、勉县、平利、安康、石泉、南郑、户县、眉县、凤县等县市所产中华猕猴桃酒;如洋县秦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选用当地特产的野生优质猕猴桃鲜果为主要原料,精酿的“秦洋牌”中华猕猴桃酒,酒质优佳,果汁含量保持在150毫升/升以上。1984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饮料酒;同年获国家轻工部“银杯”奖;1985年被评为全国轻工系统优秀新产品;同年11月经国家食品工业协会推荐,参加亚太地区国际优质产品博览会;历年被评为陕西省优质旅游新产品。同时,被载入《中国食品工业年鉴》和《秦巴山区土特名产》。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川、甘肃、湖北、湖南、山东、辽宁、青海、宁夏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目前,秦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已引进猕猴桃酒酿造生产线,年产可达 200万公斤,以满足市场需求。安康地区生产的“金秋牌”猕猴桃干酒,荣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奖。石泉酒厂生产的中华猕猴桃酒,为中南海定销产品。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18回复此发言

--------------------------------------------------------------------------------

5陕南吃剖膛俗闻

陕南吃剖膛俗闻

陕南山区的山民们,不论谁家宰杀了肥猪或是猎获了较大的野物,便要请邻居相好来吃剖膛。这吃剖膛以肉为主,并无多少蔬菜搭配。只消磨上几升黄豆,做起大碗豆腐,洗净成筐洋芋,或焖或煮,弄一大锅,用几只大盆盛起,放在院落、碾盘或树疙瘩上,由客人或蹲或站围着去吃,那肉片切成如木梳大小足一指头厚,那酒是成桶的自酿的包谷烧。只见那男男女女吃肉如吃豆腐:喝酒如喝凉水,吃得嘴角流油,喝得满脸通红。

平川人初进深山,见这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阵势,常吓的不敢动筷。住久了,也与山民并无二样。山里人饮食溪流泉水,含矿物质多,易于消化,再加上劳动强度大消耗多,能吃善喝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山区也毕竟寂寞,遇着这种机会,男女同饮,老少共乐。老远赶来,吃得一饱二醉,在夕阳的余辉里,领了老婆娃儿,蹒跚着回家,夜里做梦也打着饱嗝,笑出声来。一顿中、剖膛常常要吃去半条肥猪,不过家家宰猪,人人可吃,颇有点原始先民们有屋大家住,有饭大家吃的遗风。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18回复此发言

--------------------------------------------------------------------------------

6汉中滑竿

汉中滑竿

汉中盆地位于秦岭和巴山之间,除汉江有船可行,公路可走外,一般山区交通很不方便。因此,旧日流行一种载人的工具——滑竿。滑竿主要用两根竹竿和竹篦麻编成,以麻绳结扎,约宽2尺,长近1丈,形似担架。通常滑竿中间扎有凉椅,客人可牛坐半卧。天凉时可铺软垫,避雨遮阳可撑篷伞。

过去在汉中城乡有专门抬滑竿的脚夫,计价以路程远近和难度算,翻山过岭,下雨路滑,自然路费加倍。旧日劳动人民多靠。肩背步行,只有达官贵人和财主才坐滑竿。

抬滑竿一靠力气,二靠技巧,前后两人讲求配合默契,步调一致。前面的脚夫带路,自然要心明眼亮,后面的脚夫也来不得半点马虎。抬滑竿时腰杆挺直,脚移身不动,换肩不停步,如遇意外,前面的走快、走慢、停步,后面的要通过肩膀和趋势即时感知,并及时调整,重新踏到一个点子上。行进时借着竹竿的弹性上下起落,客人坐在上面感到悠然自得。

抬滑竿是一种行当,无论起步、上下坡、拐弯、落脚郡有行话,前呼后应,像劳动号子一样。如:

上坡时,前呼:“步步高!”后应:“踏稳脚!”

下坡时,前呼:“遛遛坡!”后应:“慢慢梭!”

遇路两边有人,前呼:“两边有!”后答:“中间走!”

呼语和应答用语简短通俗,有韵有趣,脚夫通过呼应配合行进,同时可以减轻疲劳。客人坐在上面也不觉害怕和寂寞。

如今,滑竿的作用没有消失,山区一些人家仍用它抬伤残病人。近年来山区旅游点也备有滑竿供人坐。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19回复此发言

--------------------------------------------------------------------------------

7背手和解手的来历

背手和解手的来历

陕西和四川交界处的人,走路时爱把双手反背在后头,还把上厕所叫解手:大便叫解大手,小便叫解小手。为啥有这种习惯和叫法?提起来还有段传说故事哩。

明末清初,经过多年的战乱,川陕两省赤地千里、人烟稀少。朝廷便从湖广地方大量强迫人民往川陕迁移。这就是有名的“湖广填四川,四川填陕西。”

且说川北地方的一大批百姓,故土难离,不愿搬迁到外地去。官府就把他们一个个背剪双手、绳捆索绑,由官差押解,成群结队地横穿大巴山往陕西前进。

百姓们一个个忍气吞声地、三步两回头地往北行走。他们像犯人一样,没有行动的自由。他们要大小便了,首先要报告给差人,得到允许后,暂时把手上的绳子解一解。大便时间长叫大解,小便时间短叫小解。大小便完后,再照样把双手反捆上,以防逃跑。

俗话说,水火不留情。老百姓人多,吃的又是稀汤汤菜糊糊,一路上不是这个要解手,就是那个要解手。官差人少,平时作威作福惯了,就很不耐烦,有时绳子解得很不及时,有时就干脆不动弹。害得百姓们常常弄脏了裤子。百姓稍有怨言,就要遭到毒打,还有不少人被活活地折磨死了。

百姓中有个叫王刚的汉子,为人正派,性格刚强,力气又大,很得大伙的信任。他决定要带头造反,趁夜晚集中关押睡觉时,暗地联络好了大伙,商量好了暗号和行动。

第二天,大队人马牵成线线,路过川陕两省交界处的天池梁,这是大巴山的主峰,山高林密。中午,王刚吹了一声口哨。大伙纷纷要求解手。官差们骂骂咧咧地先后把不少人的手解开了。王刚又连吹了三声口哨。他带头飞起一脚把官差头踢下了山。大伙就一拥上前,官差们防不胜防,寡不敌众,全被推下了万丈悬崖,喂了野兽。

人自由了,祸事也闯下了。他们不敢回老家四川,也不愿去新地方,就在天池梁附近的老林中定居了—下来。他们结草为庐,刀耕火种,过着山高皇帝远、自食其力的生活。这儿的人因为在押解途中双手被捆绑得久了,就养成了走路时背剪双手的习惯。解手的叫法也习惯成了自然。于是,这种习俗就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来。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20回复此发言

--------------------------------------------------------------------------------

8奇特的嫁妆---腌菜

奇特的嫁妆---腌菜

汉中地区有句俗语:“嫁妆没腌菜,女儿头难抬”。当地风俗,嫁妆中必须有腌菜。女儿长到十七八岁,母亲就开始为女儿做“嫁妆菜”。其品种越多,女儿显得越光彩。这风俗,在南郑县的南海、红茶、黄官等区,尤为讲究。

“腌菜”是陕南巴山地区的特产,味淳色泽亮:凡品尝过的人,无不为其美味叫绝。久有“开坛香十里,尝过永留味”之说。这种菜制作精细,品种较多,像春波浪、椿芽子、茴香菜、春笋等均可制作。因所有菜都不用切,捆把人坛,故又称“把把腌菜”。这种菜不仅是嫁妆必备品,也是招待宾客的佳肴。而嫁妆中最为光彩的是“腌菜酒”和“腌菜茶”。

“腌菜酒”是新婚之夜“闹房”仪式中的必备品。桌上摆出各种腌菜,并配有酒、糖、水果等。新郎新娘坐在一起,闹房的姑娘、小伙子围坐在一圈,边吃边喝,连唱喜歌。吃“腌菜茶”,是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早。先将“陪嫁腌菜”摆起,再泡上浓浓的巴山茶,然后请亲友和双方亲属围桌而坐,喝茶品茶。同时,亲友们还要挨次歌唱助兴,如:

“妹子手巧好嫁妆,

什锦腌菜喷喷香;

老汉吃了腰不痛,

小娃吃了不尿床。

妹子贤慧郎勤俭,

劳动致富建家园。”

奇特的嫁妆---腌菜,也有她美妙的传说:

一年秋天,春香姑娘早早地在园子里栽上青菜,好好的作务,准备给久病的婆婆贮备青菜,让婆婆一年四季有菜吃。冬去春来,青菜叶长得绿旺旺的,叶片大张大张的;春香一片一片地扳下许多,用这样那样的办法,一次一次地试验着,如何能保护好青菜,让它不黄不腐烂?但一次一次的失败了。一次,她发现炒熟了的青菜,因为里边有盐,能放两三天不坏。于是,她又扳了满筐青

菜,在河水里洗得干干净净,在太阳下晒个半天,然后用盐抹了,用棕树叶子捆成一把一把的,把它装在坛子里。过了七七四十九天,她又从坛子里掏出来,嗬,一股香味儿立刻冲入鼻孔。她再撕下一些放在嘴里一嚼,怪好吃的,挺有味儿。她高兴地跳了起来,立即拿了告诉婆婆,婆婆一尝,也喜欢得眼睛眯成了缝儿。第二年青菜长高了,春香把保存在坛子里的咸菜拿出来:用油炒了端给婆婆吃,婆婆高兴地连说:“孝心,孝心……真是一片孝心啊!”

春香做的长咸菜成功后,一传十,十传百,乡亲们都跑来看稀罕,学手艺。从此,做长咸菜的人越来越多了,长咸菜就成了人们最喜欢吃的长存菜。

转眼十多年过去了,春香的女儿丽丽长成了大姑娘。春香在她出嫁前,特意精心地给她做了一坛长咸菜做为陪嫁品,让女儿到了婆家,要孝敬婆婆,让婆婆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青菜。所以青菜,也叫亲菜。

打那以后,大巴山的农产人家出嫁女儿,做父母的都学春香那样,做上一坛长咸菜作陪嫁品。这个乡俗,一代一代流传至今。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20回复此发言

--------------------------------------------------------------------------------

9汉中乔迁之喜俗

汉中乔迁之喜俗

我国城乡历来有择吉日搬迁的习惯,由于迁入新居是喜庆事,人们便互相祝贺道喜,历久成俗,称为“乔迁之喜”。

“乔迁”这个词来自诗经小雅的伐木篇;“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行于乔木”。翻译成现代的话是:“吹起树木铮铮响,林中小鸟嘤嘤唱;小鸟本从深谷出,飞来住到大树上”。把迁人新居叫“乔迁”,借用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比喻人们搬进高大的新屋,得以饱览宽敞的天地和明丽的风光。这的确是一件令人心花怒放的如意快事,难怪亲友也为之高兴而祝贺。

汉中地区的乔迁贺房之俗尚存,且有新的发展。凡新修房屋或是租房搬迁,都有贺客临门放炮道喜。尤其新修房屋,迁居时要选吉日良辰,设酒酬宾,十分热闹。新朋好友贺房时往往带去围鼓、丝弦坐唱助兴,同时向主人赠送对联、单条、茶点等礼品。单条内容多是即兴编写的诗词或顺口溜,写在大红纸上;张贴在室内,活跃喜庆气氛。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21回复此发言

--------------------------------------------------------------------------------

10汉中方言中的忌讳

汉中方言中的忌讳

汉中人说话忌讳:“烧火”说成架火或传火。因“烧火”指公公和儿媳的不正当关系。

还忌讳说“吃锅巴”和“铲锅巴”,“吃锅巴”和“铲锅巴”是指弟嫂之间有不正当关系。客人到汉中人家吃饭,不能让主人给你铲锅巴,更不能自己动手去铲,轻则引起笑话,重则引起主人反感驱逐出门。

父子之间和弟兄之间说话严肃认真,讲究礼貌,但是在爷孙、堂孙和表爷之间则不分场合,相互取逗。在农村常常可以看到同堂同宗的孙子孙女称呼须眉皆白的老爷爷为狗娃爷、牛娃爷、猪娃爷等,听者哈哈大笑,不予计较。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22回复此发言

--------------------------------------------------------------------------------

11汉中茶馆与茶俗

汉中茶馆与茶俗

汉中城乡除了商店每日顾客人来人往,红火的地方就算茶馆了。茶馆是人们谈心议事和会友的好地方,许多生意人以饮茶为名寻信息,谈买卖,讲价格,拍板成交。也有远地农民进城办事,坐进茶馆歇息片刻,顺便倒一碗茶提神解乏。至于闲老无事者,更是茶馆的常客。

解放前后,汉中的茶馆设备很简单,仅有桌凳、火炉、水壶和茶具,但店家招徕茶客十分殷勤,语言谦恭,态度和蔼,使人宾至如归之感。近几年有些茶馆新设棋类、纸牌、画报、书刊、收播新闻、音乐节目,或邀请艺人说书,活跃茶客文化生活。这类文艺茶馆增添了茶客的雅兴,是一种崭新的茶俗,很受欢迎。

在乡村,一家一户也是一个茶馆,不仅自己养成喝茶的习惯,还形成“客来先敬茶”的风尚。宾客登门,茶水当先,为客沏泡名茶,连茶具也很讲究。献茶时双手捧杯,轻递轻放,亲切招呼,颇有茶礼。

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群众对饮茶解渴、消食、清热、降火、益思等性能有了认识,不饮茶的也饮起来了。茶客们又总结出这样的茶诀: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茶可明目,烫茶伤五内。饭后共消食,酒后茶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饮茶心发慌,隔夜剩茶伤脾胃,过量饮茶人黄瘦,淡茶慢饮增年岁。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23回复此发言

--------------------------------------------------------------------------------

12汉中宴请待客俗

汉中宴请待客俗

汉中地区人好客,待人厚道,在过生日、满月、结婚、丧葬等事上,都要设宴待客。但又因事情不同,宴席内容也不一样。办丧葬宴席,不仅饭菜从简,还不备酒。他们认为,家有丧事为不幸,不宜饮酒。办生日、过满月的宴席,虽饮酒,不行令,让老人安安静静过个生日,不让高声行令吓着婴儿。办“迎亲宴”大不一样,不但菜多、酒多,还让宾客开怀畅饮,大有一醉方休之势。

迎亲宴很讲究。客人入座后,先上四盘色鲜味美的凉菜,四盘干果,一盘瓜籽,表示“四时春色”和“瓜果丰登”。这段饮酒时间拉得较长,为的是让亲朋借酒谈心。

正式开席的第一道菜必是“红肉”,不管是什么肉,怎样做法,只要带红,就有“鸿宴满堂”之意。跟着上“全家福”,取“合家团聚”和“有福同享”之意。第三道菜是“大八宝饭”或“八宝羹”。其作料是糯米、百合、白果、红枣、莲籽、水晶等,八种原料,各有含意。如红枣、莲籽,取意“早生贵子”,百合取“百年合好”,白果取“白头偕老”等意。前三道菜忌上炒菜,因炒和吵谐意,过此三道菜之后,就可随便上菜。但最后一道必须是鱼。没有鱼时,可做“假鱼”代之,取“吉庆有余”这美意。这种宴席上,每道菜还有“唱礼先生”报菜名,说四言八句,如端菜的报:“红肉上席”!唱礼先生便接唱道:

挂红灯,披红彩,

红喜门中红宴开;

亲戚朋友贺红喜,

满堂喜气红运来。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27回复此发言

--------------------------------------------------------------------------------

13褒国和褒姒

褒国和褒姒

褒国,位于汉中市以北、褒谷口以南的平原上。它是夏禹以国为姓,分封的13个奴隶主统领下的姒姓部落之一。它的领土范围,大约包括褒河下游两岸数十平方公里的地方。

褒国是夏王朝的侯服之国,依照夏礼,有向夏天子朝贡的义务。褒国的贡赋,是沿褒水而上,运至渭河,再东渡黄河,运抵河南境内的夏都城。汉中的先民,早在夏王朝时,已经走向了中原。

在夏朝和商朝的近千年漫长历史中,褒国偏隅一方,过着平静的半农耕、半渔猎的聚落生活。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越过秦岭,经由褒国向巴蜀传播。褒国在创造自身文明的进程中逐渐强盛起来。商朝末期,周武王伐纣,诸侯纷纷响应。褒国此时在蜀国的势力范围之内,便与蜀人一起,参加了讨伐纣王的战争。此后,褒国与周王朝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渐密切。

周宣王时,周的德化已覆盖汉江流域。褒国作为周南的诸侯国,便臣服于周室。但因秦岭的阻隔,又往往政令不甚畅通,使周王室鞭长莫及,蜀国乘隙不断向汉中盆地扩张,褒国受控于蜀国,不能正常向周王室纳贡。到了西周末年,周幽王便出兵讨伐褒国。褒国的奴隶主褒妁为平息战争,便将国中一个美丽的女奴褒姒献给了幽王。一则家喻户晓的“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便由此而产生。

褒姒原是一个孤儿,由一对老夫妇抚养长大。据说今河东店镇以东的骆驼坪是褒姒的故里。因为她光彩夺目的美貌,受到幽王的宠爱,视为掌上明珠。幽王为讨褒姒欢心,一意孤行,废掉王后申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子伯服为太子。这件事,不但遭到大臣们的反对,连褒姒本人也不怎么乐意。申后受到迫害,太子宜臼只好逃到他的外公——中国的国君申侯那里

去躲藏。

褒姒是一个性格内秀且又孤僻的女子。自进宫后,她一直郁郁寡欢,从无笑容出现,俨然一位冷美人。幽王用尽办法,希望能博褒姒一笑,但终未奏效。这时,一个叫虢石父的奸臣出了个主意:在骊山上点燃烽火,击鼓向诸侯报警,也许能诱发褒姒一笑。幽王听后十分赞同,便采纳了虢石父的献计。

西周立国后,西方的犬戎一直侵扰周的国土。为了传递军情,周王在镐京以东的骊山上修建了高大的烽火台,每遇紧急情况,便点燃烽燧。白天狼烟滚滚,夜晚火光冲天,很远的地方都可以看见,诸侯马上就会出兵援救。点烽燧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竟把它当作儿戏。烽燧点燃了,各路诸侯浩浩荡荡赶到镐京,发现根本没有敌兵侵犯,方知上当受骗,只得悻悻而归。褒姒见诸侯被幽王戏弄,终于大笑起来。褒姒的笑,不过是对幽王这种愚蠢作法的一种嘲笑。虢石父因此得到幽王的千金重赏。民间传为“褒姒一笑值千金”。

再说申侯,一直对幽王废黜他的女儿和外孙耿耿于怀。消息传到镐京,幽王于公元前772年兴兵讨伐申国,企图杀掉宜臼。申侯忍无可忍,于公元前771年,联合缯国和犬戎,大举进攻镐京。幽王闻讯慌忙命人点燃烽火,诸侯以为又是幽王取悦褒姒,都按兵不动。结果,镐京被犬戎攻陷。幽王带着褒姒、伯服和王室珍宝向东逃命,至骊山下,幽王和伯服被迫兵杀死,褒姒被犬戎掳走,西周王朝灭亡了。

春秋时期,东周对褒国已无暇顾及,蜀国的势力控制了汉中盆地。到了战国时期,褒国这块富饶美丽的地方成了秦、蜀、楚三国的争夺之地。最终,褒国被楚并吞,结束了她漫长的历史。南郑的名称从此便正式出现在中国史册上。

作者:天汉紫柏 2005-7-18 14:29回复此发言

--------------------------------------------------------------------------------

14汉中面皮

汉中面皮

面皮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它是把大米(最初用面粉)放入水中浸泡四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梳头也养生 前提是方法要正确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